终身成长:如何培养成长性思维以应对生活挑战
成功往往是一时的,而成长才是一辈子的。在探讨成功的因素时,我们常常陷入努力和天赋的争论,但《终身成长》的作者卡罗尔·德韦克告诉我们,归根结底是思维模式的差别。
书中指出,不同的人看待自己能力的方式不同,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: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。固定性思维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,难以改变,因此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,并通过证明过去的辉煌或指责他人来维护自尊。而成长性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是可以提升的,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,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积极,并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更加宽容和善。
这两种思维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呢?书中举了一个例子,三个孩子一起搭积木,怎么都搭不好。第一个孩子的父亲直接展示给他看,说这样就好了,这个孩子会觉得自己太笨,难以改变,从而形成固定型思维。第二个孩子的父亲不断鼓励他,说他很聪明,这个孩子虽然会更有自信,但也可能将成功归因于自己,逐渐形成固定性思维。第三个孩子的父亲则指出可能是方法不对,只要不断尝试,找到正确方法就会成功,这便是成长性思维。
盲目的批评和鼓励都会形成固定性思维,只有客观地将成功归因于过程,找到正确的方法,才能形成健康的成长型思维。这两种思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。例如,看到一个很酷的视频,固定性思维的人会觉得自己不可能学会,而成长性思维的人会客观分析需要的技能,并着手尝试。
思维方式不仅影响个人行为,还会影响人际关系。在亲密关系中,如果双方都觉得能在相处中不断成长,就会更愿意沟通,关系也会越来越好。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企业或组织也能在复杂环境中越挫越勇。
值得注意的是,每个人其实都混杂着两种思维模式,在不同领域和时间点可能会有变化。一旦用一种思维模式去评价一个人,就会陷入固定型思维。正如书中所说,杰出的人拥有一项特别的才能,他们能将人生中的挫折转变为未来的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