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的智慧是什么?有人会说,脑子灵光,办事聪明。其实,生活的智慧与活得聪明并不完全相同。聪明是对事对人,而智慧则是面对命运的态度。


在中国古代诗人中,不乏聪明绝顶之人,但真正能在面对命运时展现出生活智慧的,非苏东坡莫属。李白无疑是绝顶聪明的天才,他的诗歌神思飞扬,文采绝世。然而,他的命运多波折,顺风时得意忘形,失意时又迅速失宠。杜甫则心怀天下,但他的生活却异常艰辛,读他的诗总能看到一张皱着眉头的脸。相比之下,苏轼的命运更为坎坷。他一生颠沛流离,不断被朝廷放逐,但他依然活得自在,并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。


读苏轼的诗,你不会看到呼天抢地的悲愤,也不会看到怨天尤人的牢骚,更没有得志时的张狂和失意时的惆怅。他的诗句中透出的是一种豁达、从容、淡定、自在和幽默,显示了他以微笑面对命运的大智慧。


生活中的智慧与命运中的大智慧


生活中面对的麻烦事,有大有小,种类繁多,需要头脑灵活的聪明人去处理。然而,命运中的大智慧却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。命运的主线无非是“得失”二字。得之受之,容易面对,无须大智慧;“求不得”则能考验出人的智慧。失之舍之,是难以面对的,失财丢官、输理丢脸、别亲丧命,都是人们想躲却难以避开的风险。许多人一辈子的聪明,归根结底不过是“患得患失”。一生的挣扎,无非如此。苏轼则是真正悟透人生的智者,他不强求,自豁达;能舍得,心淡定。风吹云散思不乱,水转山移心是锚,这就是苏轼的智慧人生。


苏轼的惠州岁月


去年初夏,我曾游走惠州。惠州是苏轼一生的重要支点,他在《自题金山画像》一诗中概括了自己的人生:“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系之舟。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”政坛上的大起大落,十几年的三次贬谪生活是他命运的主题。惠州是他贬官的第二站。惠州也有个西湖,也有个苏堤,这些都是苏轼为官的政绩。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是他落魄时自我调侃的名诗,如今已成为惠州荔枝的最佳代言。


尽管遭受放逐,苏轼依然尽力为民做事,也不妨啖荔饮酒。这种心态在他的文字中得到了体现:“余尝寓居惠州嘉右寺。纵步松风亭下,足力疲乏。思欲就亭止息。望亭宇尚在木末,意谓是如何得到?良久忽曰: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?由是若挂钩之鱼,忽得解脱。若人悟此,虽兵阵相接,鼓声如雷霆,进则死敌,退则死法,当恁么时,也不妨熟歇。”这段话描述了一次登山的经历,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领悟。心向高处亭宇,脚力却不支。说一句“有什么歇不得?”就地一屁股坐下,让心也像鱼钩上的鱼得到解脱。随遇而安,顺应命运,享受生命的自在自由。最后的结句更透彻:即使是两军对垒,前进可能被敌人杀死,后退可能受军法处死,那又有什么关系?想歇下睡一觉,那就睡吧!


苏东坡的智慧结晶


授人以大智慧的老师,是颠沛的人生和不可预测的命运。悟透了命运的苏东坡,习惯了静观危局,淡然处变不惊。苏东坡先生另有一篇58字的短文,记录了乘船时遇到的一次危急险境:“将至曲江,船上滩欹侧。撑者百指,篙声石声荦然。四顾皆涛濑。士无人色。而吾作字不少衰。何也?吾更变亦多矣,置笔而起,终不能一事,孰与且作字乎?”人生如逆水行舟,处处险滩暗礁。若总是提心吊胆,惶惶不可终日,既不能解脱困局,还枉费一生光阴。苏东坡先生的一生,就是这样一幅特写:急流险滩中,一位书生立于逆水之舟上,淡定静气地挥毫写字。


先生留下的那些千秋文字,真的是大智慧的结晶啊!


重点提炼


*生活智慧与命运智慧的区别:聪明是对事对人,智慧是面对命运。

*苏东坡的智慧:不强求,自豁达;能舍得,心淡定。

*惠州岁月:尽管遭受放逐,仍为民做事,自我调侃。

*人生大悟:随遇而安,顺应命运,享受生命的自在自由。

*危急中的淡然:面对困境,保持冷静,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