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月的味道:亲情、梅香与乡愁
每年刚入腊月,总能闻到空气中飘散的种种香味。这些香味不仅勾起了人们对美食的渴望,更唤起了对家的思念和对亲情的眷恋。
腊八粥的亲情
腊月最沁人心脾的,莫过于腊八粥的香味。腊八粥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,其中有一份眷眷如丝的亲情。母亲熬粥时,总是先将不易煮烂的红豆、绿豆、花生、莲子放入锅中,用大火煨煮。待这些食材煮至开花,再加入糯米、小米、栗子、青菜。粥沸腾后,改为小火慢熬,为防止溢出,锅盖留有一道缝。锅内咕嘟咕嘟地欢快歌唱,让孩提时的我感到心里暖意融融。刚出锅的腊八粥热气腾腾、粒粒晶莹、香气四溢。这不仅是一碗粥,更是一家人团聚的象征,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熬腊八粥的幸福。
腊梅的清香
腊月最令人回味的,是腊梅的香味。腊月的一个午后,我经过离家不远的街角,一阵暗香飘浮过来,我信步随风进入了一个院落。这是一幢老房子前的院落,墙角盛开的腊梅让我顿时精神焕发,仿佛遇见了多年不见的故友,心境顿时清雅起来。宋代诗人林逋在《山园小梅》中写道: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”在这玉琢银装的日子里,读着被誉为千古咏梅的绝唱诗句,我感到无比的宁静与美好。懂得欣赏是一种享受,何况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。
腊肉的诱惑
腊月最勾人魂魄的,是腊肉的香味。食腊是中国许多地方的传统习俗,因为腊味具有抗寒抗湿的特性,特别适合在阴冷的冬日食用。因此,很多地方一到过年,必吃腌腊食品。虽然做法多种多样,但殊途同归,追求的都是一个热气腾腾。这种神奇的食物,必须在冬天制作。在冷飕飕、阴丝丝的腊月,晾制成的腊味品质最高,口味最佳。当这些历经天寒地冻的腊肉、腊肠、腊鸭、腊鱼被烹饪后,变成了餐桌上释放最多热量的一道暖菜,这其中的反差引人深思。
中国的腊味主要有两种:“烟熏腊”和“香蜜腊”。“烟熏腊”是指腊肉或腊肠在风干前都经历了烟熏的过程。用谷壳木屑熏制,还需加些陈皮等香料。这样做出的腊味,有一种令人感动的烟火气,尤其是腊鱼,熏过之后肉质紧实,但仍不失细腻,吃的时候通常先蒸、后烤,再加辣椒和豆豉煎炒,一入口便能唤醒沉睡的味蕾。相比“烟熏腊”的烟火味,“香蜜腊”则更多地洋溢着酒味和花香味,味道更甜更润。
乡愁与温暖
在外漂泊的游子,夹一块从老家带来的香软欲滴的腊味,轻轻一咬,一切的乡愁和苦闷都会被一股滚烫、浓稠、香滑的肉汁喷进喉咙,继而沁人心脾,舒服绝伦。悠悠乎,飘飘然。年固然吸引着我们,但最令人回味悠长的,或许是腊月里那些迎候年的日子。这些日子,让年的内涵更亲和、更丰满了。所以,腊月的香味,就是亲人的味道,家的味道。它总能触动游子内心最柔软的地方,给人力量与抚慰,让他们无论走到哪里,都对故乡魂牵梦萦。
重点提炼
*腊八粥的亲情:母亲熬粥的过程和温馨的家庭氛围。
*腊梅的清香:腊梅的美丽和文人墨客的赞美。
*腊肉的诱惑:腊肉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。
*乡愁与温暖:腊月的香味唤起游子对家的思念和对亲情的眷恋。